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标结果的通知
各高校党委:
按照《关于2014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招标工作的通知》安排,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现将课题中标结果发给你们。
各高校要切实负起日常管理责任,认真指导、积极督促课题组按时、高质完成研究任务;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配套经费和相关条件,支持课题组顺利开展研究工作。
特此通知。
附:中标名单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13年10月16日
2014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标名单
课题类别 | 申请单位 | 负责人 | 课题名称 |
战略课题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胡凌云 | 基于高校国际化视域的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
北京工业大学 | 郑吉春 | 协同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优化研究 | |
首都体育学院 | 李鸿江 |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研究 | |
重点课题 | 北京大学 | 张庆东 | 北京高校班集体建设创新研究 |
清华大学 | 过 勇 | 北京高校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体系研究 | |
北京交通大学 | 蓝晓霞 | 基于育人的高校青年教师亚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 |
北京林业大学 | 姜恩来 | 北京高校博士生党建问题与对策研究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王云海 |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 |
北京建筑大学 | 钱 军 |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优化研究 | |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 韩宪洲 | 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协同创新的研究与探索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杨 军 | 借鉴免疫系统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 | |
中国戏曲学院 | 梁建明 | 增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 |
北京工商大学 | 王鲁娜 |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升研究 | |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 北京大学 | 金 英 | 深化实践与探索,推进党团工作共同发展——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为例 |
王洪波 | 首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 ||
清华大学 | 熊剑平 | 国防生的成长路径分析及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 | |
张 超 | 创新工作方式,提升主题教育育人实效研究 | ||
中国人民大学 | 白连永 | 高校基层组织思想文化育人现状调研 | |
丁 凯 | 高校运用自媒体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模式研究 | ||
北京师范大学 | 杨增岽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性生成路径的生态学分析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邵明英 |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影响力研究——基于师生互动视角 | |
马喜亭 |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研究 | ||
北京理工大学 | 杨 海 | 高校大学生党员全程化教育体系研究 | |
北京科技大学 | 余成文 | 高校本科新生党员培训实效性研究 | |
牛 珩 | 辅导员与咨询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协调配合机制研究 | ||
北京邮电大学 | 任雄飞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对策研究 | |
王 欢 | 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研究 | ||
北京化工大学 | 邹立娜 | 高校团组织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 |
崔春花 | 高校学生党支部创新设置模式的研究 | ||
北京交通大学 | 吴 琼 | 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话语策略 | |
王虹英 | 深度辅导的语境研究及设计 | ||
中国传媒大学 | 张根兴 |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 | |
陈江华 |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贫困大学生积极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刘武根 | “概论”课中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研究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黄 磊 | 基于本科生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 | |
华北电力大学 | 张新娟 | 北京高校学业辅导模式对比研究 | |
张兵仿 | 创新大学生毕业班级“服务型”党支部制度建设研究 | ||
中国农业大学 | 王新婷 | 高校《女性学》课程与女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 |
北京林业大学 | 戴秀丽 | 建构主义视域下“教-学-考互动”的“基础课”考核模式研究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田润平 | 医学院校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陈洪兵 | 北京建设国际青年组织路径探析 | |
北京语言大学 | 陈 霞 | 辅导员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研究 | |
北京体育大学 | 尚迎秋 | 高校“全员育人”网格化工作体系的构建 | |
中央民族大学 |
汤 洁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度和有效性问题调研——以北京市中关村地区高校为例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李 峰 |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工作特殊矛盾对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影响研究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张晓红 | 艰苦行业类院校以军训促思政的实效研究—筑牢中国梦 | |
中央财经大学 | 于晓明 | “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 |
中国政法大学 | 阮广宇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历史发展研究 |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陈立思 | 首都高校推进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 |
北方工业大学 | 李云驰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
隋俊宇 | 基于共青团工作的大学生素质提升对策研究 | ||
北京工商大学 | 吕素香 | 首都高校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路径研究 | |
北京印刷学院 | 王新营 | 大学生党课体系化建设研究 |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罗道全 | 在思政课中引导学生开展国情调查的研究与实践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石桂芳 | “微课”教学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 |
北京物资学院 | 魏 巍 | 行业特色院校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 |
中国音乐学院 | 李杲昕 | 高等艺术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探索——以北京艺术类院校研究为例 | |
中国戏曲学院 | 陈 娟 | 艺术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 |
首都师范大学 | 周 翔 | 高校新上岗辅导员培训机制研究 | |
张 琪 | 北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介入引导体系研究 | ||
首都医科大学 | 杜长林 | 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相关因素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张益铭 | 功利化倾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构建——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为研究蓝本 | |
首都体育学院 | 白金明 | 微博时代下体育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 | |
北京建筑大学 | 武 全 |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与《精神卫生法》冲突分析及修正研究 | |
北京联合大学 | 罗 慧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 |
黄大庆 | “90后”职业价值取向的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
北京农学院 | 李相阳 | 不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 |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 杨 克 |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研究 |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 朱玉华 | 北京高职院校大学生失范行为研究 | |
北京城市学院 | 刘 煦 | 以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为主体的民办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 |
支持课题 支持课题 支持课题 | 北京大学 | 李 红 | 卓越医生视角下的长学制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研究 |
张 勇 | 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实践育人的探索与思考 | ||
高 静 | 高校学生基层组织和社会适应性研究 | ||
清华大学 | 张和明 | 导师素养与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探析 | |
夏永静 |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的开发研究 | ||
中国人民大学 | 赵锦兰 | 大学生班级建设科学化研究——以人大商学院“党班团三位一体”班级建设为例 | |
侯瑞鹤 | 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实质及干预模式探索 | ||
罗建晖 | 利用网络微媒体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实效性研究 | ||
北京师范大学 | 赵 猛 |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现状及培育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 |
董晓蕾 | 以中国梦思想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走出价值困境 | ||
高 超 | 大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认同研究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李富君 | 生态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策略研究 | |
赵 洁 | 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索 | ||
吴玉崭 | 以红色“1+1”活动为主线的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与研究 | ||
北京理工大学 | 季 雨 | 提升大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克服道德冷漠的教育对策研究 | |
孙西艳 |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效益的途径研究 | ||
王一飞 | 初步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标准化模式的实证研究 | ||
北京科技大学 | 苏 栋 | 基于“雁阵效应”的高校班级建设模式探析 | |
张 毅 | 提升研究生辅导员影响力的途经研究——基于团体辅导员方法 | ||
温 雅 | 发展校友资源提升新生教育实效性的探讨 | ||
北京邮电大学 | 杜玉春 |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因素研究 | |
裴晓军 | BBS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性研究——以北邮为例 | ||
秦 莉 |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对辅导员工作影响的研究 | ||
北京化工大学 | 朱冬香 | 辅导员专业化视角下学生发展辅导课的实现路径研究 | |
彭拴莲 | 首都高校大学生“中国梦”调查报告 | ||
姚庆峰 | 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研究 | ||
许利民 | 新形势下研究生“三型”党支部建设探析及实践 | ||
北京交通大学 | 纪淑云 | 大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 |
胡 滢 | 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 ||
文映春 | 基于新媒体形态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支持服务系统研究 | ||
陈树文 |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理研究 | ||
魏 炜 | 首都高校实体一站式服务与网络一站式服务结合模式研究 | ||
中国传媒大学 | 郑 蕾 | 自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法制教育 | |
阴军莉 |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 ||
郭婧娜 | 高校班主任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与现状分析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刘 凯 | 利用网络开展高校学业辅导的方法探究 | |
陶 塑 | 大学生积极信念训练模式研究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郭梅英 | 考试焦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方法 | |
肖 坤 | 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学业发展辅导工作体系探索 | ||
华北电力大学 | 赵军伟 | 大学生网络谣言的应对策略与机制研究——以人人网为例 | |
李 辉 | 基于积分制的学生过程评价模式研究和解决方案 | ||
林长强 | 以大学生宿舍长为中心进行大学生宿舍实体化建设研究 | ||
中国农业大学 | 刘 巍 | 首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研究 | |
张 晖 | 首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
北京林业大学 | 肖 进 | 自媒体依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研究——以微博依赖为例 | |
李 飞 |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与途径探索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吴宇峰 | 大学生班级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
李 征 |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认知状况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吴 玫 | 研究生朋辈教育模式探索——以“天使在身边”素质拓展活动为例 | |
黄 琳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构建研究——基于意见领袖视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 ||
北京语言大学 | 孙迎春 | 高校基层班委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 |
张 阳 | 本科生党员发展测评机制创新研究 | ||
北京体育大学 | 陆 璐 | 大学生“三生教育”中体验式教学应用研究 | |
朱晓兰 | 北京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管理队伍研究 | ||
中央民族大学 | 赵逸妍 | 宿舍文化建构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作用——基于对校园恶性事件的反思 | |
马东亮 | 民族类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案例库建立与实践效果研究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李孟一 | 从就业取向探析研究生价值观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 |
赵 峰 | 理想信念教育全程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盖逸馨 | 基于压力管理的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模式研究 | |
中央财经大学 | 刘 星 | 高校管理育人实现机制研究——基于人本主义的视角 | |
徐 淼 | 新时期下构建研究生班级“家庭化”成长模式研究 | ||
陈 振 | 研究生考生心理健康监测和引导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 | ||
中国政法大学 | 林海虹 | 当代大学生国际观评估及其塑造 | |
张文灿 | 合作学习中的移动课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小组研讨型”教学方式研究 | ||
张永然 | 以身边的力量陪伴成长——网络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 ||
北京服装学院 | 姬立玲 | 艺工融合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的方法与路径研究 | |
陈 悦 | 北京服装学院大一学生宿舍适应情况及相关心理特点研究 | ||
北方工业大学 | 田红芳 | 柔性管理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
王 静 |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机制及教育对策研究 | ||
北京工商大学 | 孙惟佳 | 运用全媒体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 |
王俊峰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研究 | ||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 俞爱群 | 生命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相关研究 | |
北京印刷学院 | 陆 洋 | 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有效方式探索 | |
刘华丽 | 新媒介环境下基于SMCR理论的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张宏雷 |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北京市属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研究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吕丽峰 | 基层党建引领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赵 毅 | 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 |
北京物资学院 | 马立梅 | 北京市属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京内三所高校为例 | |
中国音乐学院 | 王 运 | 中国梦背景下的民族音乐专业大学生培养激励研究 | |
邢亚楠 | 艺术院校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特点及其与学习行为的关系 | ||
中国戏曲学院 | 杨 冰 | 戏曲艺术院校德育方法研究——以中国戏曲学院艺德培养为例 | |
北京舞蹈学院 | 任文惠 | 从“中国梦”到“舞蹈梦”——舞蹈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研究 | |
赵 妍 | 表达性艺术团体辅导对于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效果研究 | ||
北京工业大学 | 吴 勇 |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 |
李振兴 | 新入校青年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长效机制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 ||
黄 韬 | 隐性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 | ||
蔡立佳 |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责任感提升方法研究 | ||
首都师范大学 | 王 洵 | 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 |
尹 沛 | 协同创新增进研究生基层党组织活力研究 | ||
北京建筑大学 | 高兰芳 | 辅导员工作模式下班级导师的职责及其履行途径研究 | |
武 岚 | 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深度辅导方案设计与实践研究 | ||
首都医科大学 | 胡正娟 |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党建教育规范化建设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 |
高大红 | 面向新生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刘 辉 |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 | |
丁志艳 | 专业青年教师从事大学生班级管理胜任力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
首都体育学院 | 班秀萍 | 首都大学生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 |
北京农学院 | 刘海燕 | 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为着眼点建立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研究——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 |
李金苹 | 高校基层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对接长效机制研究 | ||
郭贵川 | 基于社会需求的农业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 ||
北京联合大学 | 晏 宁 | 大学新生家庭满意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 |
张晓昀 | 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道德的认同研究 |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 胡 蕊 | 大学生微博使用及高校工作策略研究 | |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 徐 楠 |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研究 | |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 胡文丽 |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 |
中华女子学院 | 郑 雷 | 文化视野下的女校女大学生婚恋观剖析及工作路径探究 | |
外交学院 | 李伟娜 | 职业生涯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赵 颖 | 廉洁政治建设背景下的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 |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王志毅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青少年中的吸引力研究——以“中国梦”在大学生中传播为例 |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刘同师 |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工作中新媒体工具实践应用探析 | |
北京城市学院 | 裴小燕 | 突显“中国梦”的教学设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 王海丽 |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 潘凤焕 | 提升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感染力路径研究 | |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贾朋俭 | 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引导机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