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党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北京市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扎实推动有组织的科研,进一步提升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市委教育工委决定开展2025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招标工作。
一、课题分类
2025年度课题分为战略、重点、一般、支持、辅导员专项五个类别,其中战略、重点、支持、辅导员专项课题均为理论研究方向,一般课题分为理论研究、应用对策和决策咨询研究三个方向。战略、重点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列入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般课题(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方向)、支持课题、辅导员专项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一般课题(决策咨询研究方向)研究周期为1—12个月不等(立项时明确)。
二、参考题目
参见2025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指南(附件1)。需注意应用对策研究方向、决策咨询研究方向课题选题须与指南条目一致,自拟选题不予受理。
三、申报要求
(一)课题仅面向北京高等学校,其他科研单位可以作为课题参与单位,但不能直接申报。
(二)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
2.课题申请人应对承担的课题具有相当的研究基础、条件、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每个申请人限报1项,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遵守《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其中战略、重点课题须同时遵循《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规定。
4.战略课题申请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重点课题申请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一般课题申请人应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支持课题申请人原则上应为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辅导员专项课题申请人应为专职辅导员,指在院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岗人员,包括院系级党组织副书记、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学工干部等。
5.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尚未结题的负责人,不得作为2025年度课题的申请人。2025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申请人、有在研项目的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以结项证书标注日期为准)不得申请2025年度战略、重点项目。
6.在学术诚信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人员不得申报。
(三)战略、重点课题可由1所高校单独申报,也可由1所高校牵头、组织2—3所高校共同申报;一般、支持、辅导员专项课题由1所高校申报。
(四)申请人须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查实,取消五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五年内不得申报本课题。
(五)课题负责人要保证亲自参与研究全过程以及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结题答辩。
四、立项数量及资助额度
战略课题拟设立约2项(理论研究方向),每项研究经费10万元;重点课题拟设立约13项(理论研究方向),每项研究经费5万元;一般课题拟设立约72项(理论研究方向拟设立约56项、应用对策研究方向拟设立约6项、决策咨询研究方向拟设立约10项),每项研究经费2万元;支持课题拟设立约111项,每项研究经费1万元;辅导员专项课题拟设立约100项,每项研究经费0.5万元。
五、成果要求
成果形式共四种,包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基于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的具体转化应用。具体要求参照《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鉴定结项工作细则》。
六、工作安排
1.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统筹负责课题的申报及过程管理工作,需明确1名课题管理员,承担课题管理平台(https://szketi.bjtu.edu.cn)的操作维护。请于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前将《2025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管理员信息表》(附件2)发送至邮箱szketi2025@126.com,课题管理部门将统一分发平台管理账号。课题管理平台仅面向高校课题管理员开放,请严格管理账号信息,严禁共享账号密码。
2.每所高校战略、重点课题共限报4项,一般课题限报4项,支持课题限报6项,辅导员专项课题限报5项。课题管理平台中提交的课题数量不可超过限报数量。未通过校内遴选的《课题申请书》不得上传至课题管理平台。请于2025年9月4日(星期四)20:00前完成网络申报,逾期不予受理。2025年9月8日(星期一)前将战略、重点课题申请书纸质版(一式2份)报送至北京高校思政中心办公室。一般、支持、辅导员专项课题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
3.各高校要加强课题申报材料的意识形态审核把关,在《课题申请书》中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学校党委公章或校章。各高校推荐的课题须经科研管理部门或专家组审核论证,并签署明确推荐意见。课题管理平台中上传的《申请书》须为课题申请人签字、学校相关部门签字盖章后的pdf版,同时需提交一份《匿名申请书》word版(具体要求见课题管理平台中上传要求提示)。
4.《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鉴定结项工作细则》及《课题申请书》可登录北京高校思政中心网站首页右下角“相关下载”栏目进行下载(https://bjgxszzx.bjtu.edu.cn/)。
5.课题申报及过程管理由市委教育工委委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按照相关规定具体负责。
联系人:李 敏 13501288082、51683079
单晓宁 13260195812、51683079
(课题管理平台使用咨询)
王佳林 19831272827、51683079
(课题管理平台使用咨询)
孟珍珍 15110126068、51682646
(决策咨询研究方向课题咨询)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楼东楼5层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仅限顺丰)
附件:
1.2025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指南
2.2025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管理员信息表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25年6月25日